主頁
計劃背景及內容
認識糖尿病
宣傳短片設計比賽及得獎作品
不再「慌」糖小冊子
不再「慌」糖社區教育講座短片
宣傳及活動花絮
社區資源及相關網址
糖尿病(Diabetes Mellitus)是一種內分泌慢性疾病。由於胰臟未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身體未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,從而影響血糖的調節,令血糖過高。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,血液中的糖份便會經由尿液排出,故稱為糖尿病。

在世界各地,糖尿病都是一個日益嚴重及越來越年輕化的公共衞生問題。以往糖尿病被認為是成年人和長者的疾病,但近年糖尿病患者中,較年輕的成年人及青少年的數目卻越來越多。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(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)估計,於二零零七年全球分別有2.46億年齡介乎20-79歲糖尿病患者,且數字將持續上升,估計到了二零二五年,患糖尿病的人數更會升至3.8億,而由於糖尿引致的死亡人數相信會更多,每年約有380萬成年人死於糖尿病的併發症,即每十秒鐘便有一人死於與糖尿病相關的疾病。

單看現時香港情況,就約有七十萬港人患糖尿病,即每十個人當中便有一人是病患者,數目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。其主要原因是跟我們的不良飲食習慣、肥胖及缺乏運動有莫大關係。

患有糖尿病對患者的生活甚受影響,典型的特徵是「三多一少」:多尿、多飲、多食、消瘦。其他症狀包括:氣力減少、四肢痠麻、腰背痛、頑固性腹瀉或便秘、全身瘙癢及視力減弱等。可怕之處在於它可引致多種嚴重的併發症,包括肺結核、尿道感染、霉菌感染等。長期的病患者更可能有血管的病變。對於病患者及其家人,所帶來的痛苦實在不少。而對於長者,因身體狀況一般較差,其影響及傷害便更大。因糖尿病而帶來的龐大醫療支出,亦成為政府必須關注的問題。

糖尿病可分為一型及二型:


一型糖尿病
(又稱胰島素倚賴型)
二型糖尿病
(又稱非胰島素倚賴型)
  • 病因是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到破壞,因而不能製造足夠胰島素,引致血糖升高
  • 與遺傳及免疫系統因素有關
  • 病因是胰島素分泌較少,或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性
  • 與遺傳、不良飲食習慣、肥胖及缺乏運動因素有關
  • 多為兒童及年青人
  • 多為中年以上的人士
    ** 在香港超過九成的糖尿病患者屬二型糖尿病患者
  • 發病一般較急
  • 發病較慢,病徵較不明顯,部分患者初期並不察覺
  • 需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
  • 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。輕微的可以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方式, 如控制體重、改善飲食及定時運動來穩定血糖的水平,較嚴重的則需要口服降血糖藥,甚至注射胰島素
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賀爾蒙,當我們進食時,胰臟就會分泌胰島素,它將血液內的糖份帶到身體各個器官內,提供能量或儲藏為肝醣和脂肪。若胰島素分泌失調,血液內的葡萄糖份便不能夠轉化成人體所需的能量,這些未被利用的葡萄糖份累積在血液內,就會導致血糖增加。胰島素分泌失調的成因包括遺傳、肥胖、年老、懷孕及胰臟病變等。

部分糖尿病患者沒有明顯病徵,只是在驗血時才發現。
一般較常見的病徵包括:

  • 小便頻密
  • 容易口渴
  • 容易肚餓、食量大增
  • 體重驟降
  • 容易疲倦
  • 皮膚或陰部痕癢
  • 視力模糊
  • 傷口較難癒合

  • 遺傳:有直屬親人患有糖尿病,其得糖尿病的機會較一般人為高
  • 肥胖:在香港,約有30%的人口超過正常體重;7%屬於肥胖,肥胖與糖尿病息息相關
  • 40歲以上的中年人士
  • 曾有妊娠性糖尿病史或曾產下超過四公斤嬰兒的女士
  • 缺乏運動
  • 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
醫生會了解求診者的病歷史,評估出現的徵狀或併發症、高危因素等情況;並作一些簡單的檢查,包括量度身高、體重、血壓及驗小便等;並會進行驗血、檢測血糖及血脂等數值。
至目前為此,在醫學上未能完全根治糖尿病,但可透過以下的方法來控制病情:

  • 保持標準體重,體重指標(Body Mass IndexBMI)應維持在18.5-22.9之間,女士的腰圍應少於31.5吋,男士的腰圍應少於35.4吋;同時要減少吃高脂肪食物如煎炸、多醬汁及高糖食品如蛋糕、含糖果汁、甜品等;此外,亦要減少出外進食次數。進食時亦可配合高纖維食物如糙米、蔬菜、水果及豆類,以減慢血糖上升,或參考低升糖指數食物,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需要。

  • 多做運動,保持活躍生活;用步行代替電梯及飯後多散步,既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血管健康,又可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。



運動必須按患者的年齡、體重和生活習慣而進行,大部分的患者都應該保持每天運動的習慣,例如每天步行兩次,每次三十分鐘的快走運動,其他如游泳、體操、跑步等亦可。

做運動時必須防止低血糖的反應,方法有以下各種:

  • 在運動前後及期間測量血糖
  • 在進行劇烈運動前吃小食
  • 在運動期間額外再吃小食
  • 在進行預先計劃的運動前諮詢醫生建議

遲發性的低血糖甚為普遍,即運動後數小時才出現低血糖水平,並會遲至劇烈運動後數小時才出現,因此要多加監察血糖變化。

  • 應按醫生指示服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劑,以免產生不良反應。

患者要好好照顧自己、積極遵從健康的生活習慣,
定期覆診及驗血糖呀 !!

  • 從小培養良好飲食習慣,採用低脂、低鹽、低糖、高纖維的飲食模式
  • 多做運動,消耗熱量,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,例如保持每週三次騎腳踏車、散步或游泳。在日常生活中,偶爾以騎腳踏車代替駕車或乘坐交通工具,或行樓梯而不乘搭電梯,藉以達到足夠的運動量
  • 控制血糖、血脂肪和血壓
  • 至少一年檢查眼睛一次
  • 多做足部運動
  • 經常檢查足部,預防足部受傷
  • 預防尿道感染
  • 早期偵測尿中的「微量白蛋白」,及早治療
  • 高危人士要定時接受血糖檢查